Friday, February 23, 2007

青脆枝 土肉桂 台灣新國寶

青脆枝土肉桂 台灣創匯新國寶

1697年,清代第一位來台考察地理的郁永河,曾經寫下對台灣土地的認同。隨著21世紀到來,愈來愈多人發現台灣特別的植物青脆枝、牛樟芝及土肉桂,有的曾在世界上發光發熱,有的仍像一塊璞玉,等待更多產學研各界專家繼續琢磨。

這些台灣生態方面的國寶,在國內相關業者默默耕枟下,陸續開結果,更獲國外重要期刊、文獻重視,相繼發表,本報特針對這些台灣國寶,製作深度報導。

寬大的葉片上沾滿了露水,神遠農茶行老闆蕭振和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小樹林,這塊僅有1分地大的農田長的樹種叫「青脆枝」,有興趣栽種的農民,必須回到原生地蘭嶼才能找得到。

蕭振和說,兩年前全省栽種青脆枝有600公頃土地,分布在嘉義、屏東及台東等地,拜日本養樂多公司之賜,台灣的青脆枝曾有10年以上時間,成為全球抗癌藥的主要原料,每年幫日本人賺進200億日元。

從青脆枝中萃取出來的抗癌原料藥,學名稱為「喜樹鹼」,研究喜樹鹼近10年的藥物專家陳高明說,1966年西方學者發現,中國大陸北方生長的喜樹,所含的喜樹鹼對抑制癌細胞很有價值,這項理論發表後,日本養樂多在蘭嶼找到青脆枝,並證明它的喜樹鹼含量比大陸的更高。

1994年起,日本養樂多正式將喜樹鹼進軍全球大腸癌及肺癌藥物市場。養樂多醫藥品部前部長阪本重善在2003年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說,託台灣「青脆枝」之福,養樂多開發出來的抗癌藥物Campto,銷全球77國,每年為該公司賺進200億日圓。

蕭振和曾為日本人種過青脆枝,他透露青脆枝每五年收成一次,若加上年租,每公頃一年賺不到100萬元。

但日本人有計畫地在台契種青脆枝,直到2000年以後才引起國人重視,部分學者專家再接再厲尋找喜樹鹼的新藥物。曾幫日本人尋找契種戶的國內業者感慨,青脆枝從研究、栽種到轉為工業生產,全都是日本人做的。

今年起,喜樹鹼相關專利陸續到期,日本養樂多的大腸癌及肺癌藥,在國際上逐漸遇到競爭對手,喜樹鹼市場行情大幅滑落。2005年開始,日本人決定和台灣的契種農民中止合作,但在之前,養樂多已儲備足量的喜樹鹼。

園藝專家說明,青脆枝不是台灣特有的植物,但日本人確實從台灣土地發崛出青脆枝的價值。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原生原種的植物,在應用到商業市場仍有很大潛力。其中又以土肉桂和牛樟芝,是近十年來公認最熱門的植物。

去年8月,英國「藥物探索(Drug Discovery Today)」期刊曾發表一篇評論,在全球33種天然植物中,發現一項可抑制腫瘤的類黃桐醣←,這33種天然植物中,台灣的土肉桂就含有三項。

這篇評論是朝陽科技大學副校長曾耀銘所發表。曾耀銘自豪的說:「全世界兩大肉桂輸出國是中國大陸、錫蘭,但兩地的肉桂都是從樹根和樹皮取得,樹皮一旦被剝,肉桂樹也死了;只有台灣的土肉桂,從樹葉上就可採收,像採茶一樣方便。」

另一項台灣國寶牛樟芝,更是找遍全球都找不到的原生種。新竹食品工業研究所研究員王伯徹不久前爭取到經濟部技術處的茹菌類科專計畫,希望將台灣較有價值的菇菌類植物,向各國申請專利,這些菇菌類植物中,樟芝是最受重視的項目。

王伯徹說,台灣在樟芝的菌株、培養技術及條件方面,已獲美國六項專利,日本及大陸的專利也在申請中;肉桂的價值,已國際上獲得肯定。

為保障台灣特有生物的品種權,農委會依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精神,委託台大農藝系系主任郭華仁著手「遺傳資源法」立法可行性。

郭華仁說,1992年巴西里約舉行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在南半球國家力挺下,「生物多樣性公約」已成為近15年來爭論生物資源利益分配的重要準則。

郭華仁指出,要是建立起完整的遺傳資源法,不論國外學者或研究機構來台研究各種植物,都須向政府提出申請;研究成果後續被開發成藥物,更須將部分利益回饋給土地擁有者及主管單位。只是,學者版的「遺傳資源法」去年初送交農委會後,至今仍未完成官方草案。

也許就像郭華仁所說:「過去我們不知道,所以無所失;現在已知道了,要不要去拾出來?」這些台灣特有國寶,政府與國人應該更加重視,協助讓其在世界發光發亮。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